@Harlen-Wang 看來大家無解了,輪到我解答了
答案很簡單 重點在於
「A敢不敢對B”負責”」
不知道你們曾經有沒有這些想法過
「如果我當初再勇敢一點,是不是結果就會不一樣了」
或者
「如果當初他再主動一點,我或許就會答應跟他在一起」
講白一點 很多人愛自己比愛他人更多一些 這很正常
曾經被傷害過的人後來都會是這樣子的狀態
但是也因為這樣 每個人在愛情人都變的很被動
如果你問我什麼才叫做主動
若是每次A約B出來 之間的互動能多點肢體的觸碰
天氣冷的時候主動握住她的手
平常的時候調皮的戳戳她的臉 摸摸她的頭
每次約會A都能夠勇敢且自然的對B做出這些互動
最後A還不至於從B口中得到的是這樣的回答
A不敢跟B有肢體接觸
講好聽一點 是尊重女性 講白一點 是愛自己更多一些
甚至就是還不敢對B負責
然而B每次休假的時候都願意跟A出來已經是A能給出的再明顯不過的答覆了
要知道 就連你約一個普通朋友出來 若這個朋友沒辦法提供你情緒價值
你是不是下次就不會想再約他出來玩了
同理
儘管會有人嘴說這不過是B的養魚行為
但是B對A確實是有好感的 這是事實
只不過A還沒達到B心中理想的標準罷了.
肢體互動的部分有問過A,據他的說法,其中充滿著不少的疑點,
有些時候B會主動貼上A(但不是親密的那種),
但多數時候會很反彈A的靠近(表現出厭惡的表情),
像捏捏臉互動這種B的防衛心很重,
手還沒到伸到臉的同時,B會自動拉開彼此間的距離。
A目前為止,極少有肢體互動是不被厭惡表情回對的成功案例,
只限於偶而拍拍肩,或是拿東西給B時不好心碰到手而已。
其他都不用試了,因為不用動作,B已經預判了A所有的行為,
彈開的感覺如同兩個同性磁鐵一般,A無論如何靠近B都會自動彈開,
唯獨B主動靠近才有可能性,加上之前ME TOO事件的新聞不斷,
讓A想靠近卻又不敢(怕被ME TOO)。
最後就是A最想知道的答案
「如何才能讓B成為女朋友」
但是在給出答案之前 我想問
為什麼問題不是「如何成為B的男朋友」
或者「如何才能跟B成為男女朋友」呢?
這點A沒有回覆,但我覺得拉,依我個人的看法是,
不管是讓B成為女友或是讓A成為男友,結論都是一樣的,
其最終目的都是一致的,縮短彼此間的距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