悲慘!年輕人因生活不順利,台韓人口正加速消失中
-
世界上原本就不願生孩子的國家似乎默默的皆達成共識了,今年則更不想生,台灣今年生育率將創歷史新低,而世界最低生育率的南韓,去年生育率只剩 0.81,今年則預計會更低。聯合國預計本世紀末南韓人口將只剩現在的一半。
南韓自 1970 年開始編制人口報告那年,生育率為 4.53,之後就穩步下降,2000 年代金融危機期間更快下降,隨著住房、兒童保育和教育成本上漲,2018 年生育率降至 1.0 以下,去年創歷史新低,新生兒數量下降至 260,600 人。首都首爾生育率最低,為 0.63,政府總部所在地世宗市的生育率最高,為 1.28。人口最多省份京畿道為 0.85,接近平均。
就在生育率連續第六年下降,由於房價的上漲,將更阻礙人們生孩子意願,預期今年韓國生育率可能會降至 0.8 以下。據聯合國全球人口預測和世界銀行數據,南韓是人均 GDP 至少 30,000 美元的經濟體老化速度最快的國家。到 2100 年人口將比 2019 年下降 53% 下降至 2,400 萬人。
南韓社會深刻感受到低生育率的影響。過去兩年人口減少,學校面臨學生短缺,軍隊擴大應徵入伍資格要求,勞動年齡人口減少危及退休人員養老金。隨著人口老化和生產力放緩,南韓政府警告經濟面臨長期停滯風險,勞動力萎縮是南韓經濟成長率下降的主要因素。據南韓統計局數據,勞動年齡人口 2020 年達到頂峰,為 3,730 萬人,到 2070 年將減少近一半。
南韓並祭出一系列措施適應新現實,如改善退休人員的生活條件並引進更多機器人、邀請更多女性、老年人和外國人加入勞動力市場。與台灣一樣,政府每年都花費數百億美元來鼓勵生育,但至今收效仍甚微。專家認為,支持父母經濟往往對生育能力影響有限,政府應在兒童保育方面投入更多資源,擴大年輕人就業機會,讓住房更容易獲得,並鼓勵移民。
去年美國生育率為 1.66,日本為 1.37。若要在沒有移民下保持人口不變,生育率必須維持 2.1。台灣預估今年總生育率已降至 0.89,也創歷史新低紀錄。2020 年開始台灣生育率就跌破 1,為 0.99,去年總生育率再降為 0.98,國發會預期今年生育率為 0.89,明年爬升至 0.95,將連四年低於 1 人以下。
台灣與南韓目前是世界兩個生育率最低的國家。首爾漢陽大學政策學教授接受《紐約時報》採訪時表示,「生育率如此之低,社會上人們結婚、生育和撫養孩子到底有多難啊?如果我們把這當成基本生活的衡量標準,這是麻煩的數字!」低生育率或許是女性追求成就與自我發展的自然趨勢,但是極端的下降,關鍵原因仍在「看不見未來」。南韓衛生與社會研究所人口學家說,很多年輕人生活其實並不順利,而不生孩子或不結婚這是很自然的選擇。
來源:https://technews.tw/2022/08/25/birth-rate-dramatic-drop-of-taiwan-and-korea/
日期 111年8月25日
唉!真是太精闢了。少子化的根本原因就是「看不到未來」嘛!幹嘛生小孩出來痛苦啊,父母痛苦,小孩也跟著痛苦。且現在的現實是台灣還是在跟中國大陸敵對中,幹嘛生小孩出來上戰場啊?薪水低、房價高是因,不過「看不到,未知的未來」是果啊!
-
少子化就是一般民眾看不到未來…自己都顧不好了還生幹嘛
然後對於既得利益者財懶得管你反正我只要賺飽…少子化?? 哈 去死吧 -
很常看到政策提供育兒津貼多少多少,就覺得這是一種發錢政策。
其實各種社福政策才是重點 -
當讀書沒用,當房價,物價只升不跌,當薪水20年沒成長,你的希望在那裡?
-
@沒用完的沙拉脫 當每月要花1萬時,政府補你3000你會乖乖聽話來生小孩嗎?
-
我出身的時候全球人口4x億 現在全球人口7x億 整個地球都被塞滿滿的 還要搶資源 以前生多了 現在本來就該緩一些 不然要人口爆炸嗎?
-
父母自已生活不易,社會不穩定因素又多,真的不要生還比較好
-
@桐ヶ谷 正常拉我也不太想生小孩
-
自己都過不好了還生孩子, 不是自討苦吃嗎 ?
-
風氣吧 大陸那邊的人大概25甚至剛大學畢業就結婚了 台灣則是能拖就拖 政府要救生育明明心知肚明 小倆口有空間自然就會生 阿房價還是這麼高 怎麼生? 跟父母在同個屋簷下也太尷尬了吧? 建議男女平均年齡25歲以下懷孕結婚政府直接配一間公寓住到小孩上國中 幹她媽生育率絕對突破天際
-
只要每晚斷網一小時
保證生育率直線上升 -
賺的錢自已一個人生活都不了
怎麼生小孩呢
現在又通貨膨脹甚麼都貴
只能說我們年輕人活在這個時代真的很悲哀 -
不意外阿 這就是台灣的未來
-
我也考慮要買房子~看到價錢~再想想要生個寶寶
亞歷山大阿~ -
人少一點才不會那麼擠阿
-
年輕人越來越少
未來新興賺錢的行業就是安養院
看到商機了嗎 -
窮人階級複製 大可不必
-
養不起就別生,確實大部分年輕人都養不起,乾脆都不生
-
希望出生跟死亡最終能回到一個適當的平衡
-
如果沒辦法給孩子良好的教育或可以生活的環境 還是別生好 不然只是惡性循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