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色喔錠雨,想好好放鬆嗎
美國為什麼不能像對付蘇聯那樣對付中國?
-
美國為什麼不能像對付蘇聯那樣對付中國?
雲石
2023-03-05 超越新聞現在關於中美新冷戰的討論非常熱烈,甚至很多人認為,中美新冷戰已經開啓。
那麼,中美真的已經進入冷戰了嗎?要搞清楚這一點,我們可以先回顧一下美蘇冷戰的形成過程:
美蘇冷戰的發端,是丘吉爾那篇著名的鐵幕演說。
1946年3月6日,丘吉爾在美國富爾頓城威斯敏斯特學院發表的反蘇聯,反共產主義的演說,運用「鐵幕」一詞之意攻擊蘇聯和東歐社會主義國家「用鐵幕籠罩起來」,因此此演說被稱為「鐵幕演說」。鐵幕演說也被認為是正式拉開了美蘇冷戰的序幕。隨後幾年,美蘇對抗快速升溫,1949年4月北約成立,反蘇軍事同盟形成;同年11月巴統組織成立,西方對東方陣營的經濟封鎖體系形成。第二年6月,北朝進攻南韓,朝鮮戰爭爆發,隨後美國率西方各國親自下場;與朝鮮同為蘇聯盟友+小兄弟的中國則出兵相拒;至於蘇聯,雖然它沒有直接出兵,但也在背後提供了大量軍事支持。
回顧這段歷史,我們發現,冷戰的形成可以說是非常快的,一番操作可以說是行雲流水——二戰結束才半年,西方就已經對東方正式「宣戰」,各種對抗性組織和體系,在隨後的短短三四年間就基本成型,並旋即通過局部戰爭的形式展開軍事對抗。
但中美明顯不是這樣,從2017年特朗普發動貿易戰開始,中美關係逆轉已經差不多六年。這個過程中雖然也經歷了貿易戰、科技戰、金融戰等,關係是越來越冷,美國也在不斷推動中美經濟脫鈎,以及推動組建所謂東亞版小北約等,但這個歷史進程跟當年的冷戰比,無論是在廣度、深度還是進度方面,都緩慢很多,程度也相對平和許多。至少到現在為止,白宮依然是明確否認要跟中國打冷戰的;現實操作中,中美雖然在經貿往來、科技協同等方面確有剝離之勢,但在另一些層面——比如全球治理方面,依然是諸多合作點存在,而且美國對中國的合作訴求,表現的還非常強烈。
所以,雖然看上去美國是咄咄逼人,但如果以美蘇冷戰作對比,美國在對付中國方面,確實沒有拿出當年對付蘇聯那樣的架勢。雖然未來如何我們無法評估;但就中美關係的現狀而言,兩國離重演冷戰,依然還有相當一段距離。
那麼,為什麼美國無法像對付蘇聯一樣對付中國?這當然不是因為美國不想這麼做——雖然中國確實不像蘇聯那樣有攻擊性,也沒有展露出跟美國爭當霸主的慾望;但中國的體量和發展勢頭,確實對美國的霸權構成了威脅——在美國看來,就算中國自己當不成霸主,但中國這麼發展下去,那遲早也會把美國從霸主的神壇上拉下來——這對美國來說其實是一回事。而且,與當時的蘇聯相比,中國的潛力更大,發展勢頭更猛,鬥爭手段也更高明。
所以,美國是非常願意像當年對待蘇聯一樣,跟中國打冷戰的。之所以不打——或者說進程推動緩慢,其實還是那句老話:非不欲爾、實不能爾。
那麼,為什麼不能?這其實要從美國的霸權基礎說起。眾所周知,美國的全球霸權,大致可以分為三大基礎——既科技霸權、金融霸權、軍事霸權。科技控制全球產業鏈核心技術,金融收割全球財富,軍事則對不聽話、有威脅的對手予以威懾乃至消滅。
三大霸權基礎,猛不猛?猛!厲害不厲害?厲害!但完不完美?不完美!因為還有一個至關重要的霸權美國沒有——甚至這方面非常差勁——這就是工業霸權。
工業文明條件下,工業才是創造財富的主要來源。你科技再牛逼,也得通過工業才能落地;軍事霸權也是以各種工業製造的武器裝備為基礎的;哪怕就是金融這種虛的不能再虛的東西,一旦以工業為基礎依託的科技和軍事萎了,那倒塌也只是彈指間事。
所以,工業是一切實力的基礎。
偏偏,這樣一個基礎性的東西,美國現在垮了。美國現在的去工業化,已經發展到連軍工生產都快維持不住的地步——不光是產能,連技術都在不斷退化。這也才有了美國登月難以重啓,航母建造遲緩甚至技術障礙無法克服等等一系列奇葩怪事。
美國怎麼就混成了這個樣子?
其實歷史上來看,美國是有工業霸權的。從19世紀末開始,美國工業就已經是全球第一,兩次世界大戰,歐洲打的一塌糊塗,美國則趁亂大發戰爭財——不僅趁勢接受了歐洲的財富、科技轉移和地緣利益,工業體系本身也在外部戰爭的刺激下高速發展壯大。到二戰結束,美國工業基本上已經發展成獨步全球的存在——說半壁江山都是輕的,基本上其他國家加在一起,都無法跟美國工業體系想媲美。
這就給美國發動冷戰帶來極大的底氣。冷戰雖然不比熱戰,但它說到底也是拼實力、拼消耗。美國的強大工業體系,能夠源源不斷的生產出遠超蘇聯工業體系的財富——所以美國才敢這麼凶殘迅猛的對蘇聯發動冷戰。
但隨著去工業化的迅猛推進,這份底氣,現在美國已經沒有了——或者說轉移到了中國手中。中國工業雖然不能說是什麼霸權,但確實是有極大全球性優勢的存在。而美國,沒了這個基礎性生產力,所有的東西,就有點漂浮於半空,成了空中樓閣式的存在。
不過,雖然基礎被抽離,但過去幾十年裡,美國霸權並沒有受此影響,反而在冷戰後的幾十年裡逐漸達到鼎盛。
為什麼會這樣?原因是中國扮演了美國工業霸權代工人的角色。作為融入美國主導的全球化體系的代價,中國在過去幾十年,尤其是加入世貿的20年里,包辦了美國工業的絕大部分工作——而且中國充分發揮自己體制、文化、勞動力規模和素質等全方位優勢,把這份代工人的工作做到了極致,把工業效能發揮到了極致,滿足了美國對工業體系的各種索取要求——而且這種滿足基本不受各種政治影響,並將大部分的剩餘價值奉送給美國資本,自己只賺取辛苦的代工費。
也就是說,中國嵌入美系主導的經濟體系後,充當了美國工業霸權的基礎。
這就相當於把美國的霸權短板給補齊了——甚至由於中國實在太能玩工業、體量又太大了——比之前那些什麼日本、四小龍、四小虎加起來都更大更能玩,所以當它物化為美國工業霸權支柱後,美國的霸權反而因此更強大,更牛掰。
但這一切,都是建立在中國充當美國工業霸權代工人這個基礎上的。一旦中國自立門戶,那美國的工業霸權就轟然倒塌。
而這就是現在正在發生的事。中國不可能永遠扮演別人的打工仔,不可能永遠充當工作機器,不可能永遠甘心把辛辛苦苦創造的財富的絕大部分交給別人,自己只撈一點殘羹冷炙。當工業體系發展到一定程度,它當然希望能掌握自己的命運,把自己創造的財富,留在自己手中。
這對美國來說當然是非常恐怖的。工業是實業,是一切霸權的基礎。沒了工業霸權,那其他的霸權就成了空中樓閣。更甚者,如果中國依託工業基礎,也去搞科技突破、玩金融、發展軍事——那就算中國自己不搞霸權,它的這些發展,也會將美國的這些霸權基礎消解。
而這就是未來會發生的事。前面我們已經說了,科技、軍事、金融這些,本質上都是構建在工業生產力基礎之上的。中國已經擁有了全球最大規模的工業體系,技術成熟度和資本積累也都具備了突破基礎,那接下來尋求工業之上的其他高端突破是勢所難免的。而且,從中長期來看,只要這份工業基礎不被破壞,能源源不斷的給它提供底層支撐,那這種突破也必然會成功——無非就是時間早晚的問題。
所以美國想打垮中國的工業體系。而打垮中國工業體系的最好、也最迅速辦法就是新冷戰。
這就是美國想發動新冷戰的根本原因。
但真落實到行動,美國這麼做又很困難。因為前面我們說了,中國是美國工業霸權的代工人,幾十年下來,中國工業體系,早已深深嵌入到美國經濟體系當中——這種關係直到現在依然沒有改變。所以美國摧毀中國工業體系,就相當於是在摧毀自己的工業霸權基礎——也就相當於摧毀自己的科技、金融霸權的基礎。
這在某種意義上就是自戕了!
當然,基礎摧毀了可以重建,沒了中國工業,美國可以再找別的代工人。鑒於全球現在只有中國能威脅到美國的霸權,所以就算是自戕,只要自戕的同時能搞垮中國,美國還是能在廢墟上重新站起來。
但問題恰恰就出在這個兩敗俱傷上。美國過去幾十年在中國工業的加持下,玩的實在是太爽,日子過的太舒服,所以現在無論是軍事、科技還是金融,都有點玩脫了的跡象。而如果美國真的就跟中國發動新冷戰,像對付蘇聯那樣對付中國,那就不再僅僅是中國不再給當打工仔的問題,而是轉瞬間成為它的敵人。一旦最強大的工業霸權基石,變成反美的炮彈,美國在其他霸權都有些玩脫的情況下,也不敢保證自己能笑到最後——萬一廢墟上站起來的不是自己,而是中國,或者是漁翁得利的歐洲俄羅斯什麼的,那對美國來說都意味著自尋死路。
所以美國只能徐徐圖之。一邊推動在華產業鏈轉移,削弱自己對中國工業的依賴,一邊尋求自身的再工業化。如果這些辦法能有效果,那美國就可以拿出當年對付蘇聯的姿態來對付中國——也就是新冷戰。
但這兩條路能不能行得通呢?客觀的說,都有很大困難。
首先,在華產業鏈外移。這個美國正在加速推動,也有一定效果。但這裡面也有兩個問題:
第一,經濟自有其規律,不是隨便一個國家就可以承接中國產業鏈的。從現實來看,有能力承接中國中低端產業鏈的國家,主要就是東南亞,印度也只能算勉勉強強——而這些都是在中國地緣影響力範圍內的。真鬧掰了打冷戰,以中國的硬實力,可以非常容易把這些地方強行納入自己勢力範圍——至少也是能廢掉它們的工業發展環境。所以這種轉移,其實對美國來說也不算絕對安全。
第二,由於中國產業集權的生產效能實在太強大,所以產業鏈轉移,且不說這個過程本身的一次性損耗,就是轉移成功過後,新產業鏈的效能肯定是跟中國沒得比——這意味著這套美系新產業鏈在競爭力上是不如中國的。這會拖累到整個美系經濟體系的運轉——尤其是在有中國經濟體系跟其直接競爭的環境下。
這是中低端產業鏈外移到其他國家時的困境。
至於中高端產業鏈,美國現在的部署是拉回本土,推動自身的再工業化。但這也有一個很大的問題,就是美國的綜合成本實在是太高了。美國這些年經濟脫實向虛,大搞金融空倒,把GDP泡沫吹的老高,到現在已經達到了人均七萬美刀的恐怖數字。
這看上去確實是令人仰望的存在,也是美國作為人類燈塔的最大標誌。但問題是,這人均七萬美刀,不是靠美國的實物生產堆出來的,而是靠全球收割+吹泡沫吹出來的。
這就出現了一個問題,你什麼樣的產業,才配得上七萬美刀人均GDP?
人均GDP和人均收入是在相當程度上掛鈎的——你都這麼高的GDP了,工人薪酬待遇福利保障,還有整個社會運行成本能低得下來?而這些都會計入生產成本,體現在產品價格上。
如果美國的人均GDP是實打實的構建在工業基礎上的,那倒沒事——這證明你的生產力確實值這個價。但實際上,以第三次科技革命的生產力,根本就不可能支撐得起這麼高的人均GDP——這幾乎是預想中的第四次科技革命條件下的生產力價值。美國又不是挪威那種人少資源多的小國,作為三億多人口的大國,靠資源根本是撐不起來的,所以這種超高人均GDP,相當程度是建立在全球嗜血加金融吹泡泡基礎上的。
那麼矛盾就來了——美國要再工業化,但社會綜合成本又下不來,所以這種再工業化的結果只有兩個——如果是中國無法生產的產品,它可以賣高價,但這種高價注定了無法大規模普及,只能在小眾高端市場生存;如果是中國能生產出來的產品,對不起,那你這個再工業化將完全沒有市場競爭力,肯定會被中國貨打垮。
當然,美國也可以去金融化,把虛高的GDP和人均收入降下來。但這事兒實際操作中根本不可能了——金融資本絕不答應,老百姓也絕不答應——統治集團和被統治階級都不答應的事兒,除了內亂和革命,怎麼可能實現得了?
而且,真要打冷戰,美國這種狀況還會面臨一個問題:既然都說是冷戰了,那雙方不說實力完全對等,但至少大致在一個檔次——如果中國真的差美國太多,也犯不著用冷戰這麼大陣仗。
既然大家大致一個水平線,那要想冷戰取勝,爭取第三方支持就很重要了。實際上,美蘇爭霸期間,兩個超級大國都有想方設法的爭取盟友,拉攏第三方。
而不管是爭取還是拉攏,這都是要給好處才行的——不然誰跟你混?當然,你不給好處拿大棒威脅不是完全不行,但這樣的玩法肯定是長久不了的。就像蘇聯,當年給不了美國那麼多好處,所以就只好政治捆綁盟友,輸出革命威脅第三世界——結果最終效果大家也都看見了。
既然要給好處,那問題就來了,怎麼個給法?
美國當年是玩馬歇爾計劃,然後又一波又一波的輸出產能,通過這種手段,把歐日韓乃至於四小龍四小虎、以及中東狗大戶等一幫第三世界全給綁到了自己戰車上。但這種玩法之所以能行,一個很重要的原因是當年美國是實打實的工業霸主,本身就能源源不斷創造財富——二戰後大家一貧如洗,美國用自己強大的工業體系,直接給他們輸血;後來美國又引領了第三次科技革命,生產力不斷進步,然後淘汰下來的產能和技術又輸出給盟友和友好國家,同時美國還通過自家那無以倫比的全球最大消費市場,幫他們解決銷路問題。
正因為有了這麼多好處,大家才願意跟美國混——哪怕美國在此期間耍流氓毀了金本位搞石油美元,借此收全世界的鑄幣稅,但畢竟大家從美國主導的經濟體系中得到的大於失去,所以依然願意跟著美國。而蘇聯一開始就沒有美國強大的工業基礎,後面又沒有引領第三次科技革命,所以開不出美國那麼好的價錢——哪怕全民緊衣縮食也開不出,自然在拉人大賽中競爭不過美國,最後就逐漸淪為了失道寡助的輸家。
但現在,美國還能給的出這些好處嗎?
美國早就去工業化了,自然也就沒有淘汰產業可以輸出;由於第四次科技革命還沒有開啓,所以現在的美國那點高端工業基礎非但不能輸出,還得像寶貝一樣捏著。而且,為了再工業化,它還要把歐日韓台這幫盟友的中高端工業挖走——這不是在給好處,而是在挖人家的牆角。
當然,美國自己沒有淘汰產業,它可以慷中國之慨,推動中國的產業外移。但問題是且不說這種轉移,還得面臨中國優勢工業競爭力的阻擾。就算轉移給落後國家,它們承接了後,還面臨一個產品出爐的問題。美國以前擁有全球最大消費市場——而且這個最大,還領先第二非常多。所以它可以通過消費反作用於生產,來反向鉗制這些生產國。
但現在的中國市場已經跟美國同一個量級,發展潛力看上去還更大,所以美國這套消費反作用生產的邏輯,未來還行不行得通——或者說能不能子啊有利於自己的條件下行通,這個真的是很不好說的。而且淘汰產能輸出這個東西,美國可以慷中國之慨,中國也可以自己做——通過產業升級,把美國和它的狗腿子們的中高端產業搶過來後,中國自己也不想再在血汗工廠裡給你做衣服造玩具。
最要命的是,由於美國現在自己問題重重,為了回血,它又不得不加大金融收割力度,這種情況下,大家的被剝奪感自然更強。這種大背景下,中國依託自己的強大產能和不弱市場規模玩人民幣替代,就顯得越來越有吸引力——雖然用人民幣取代美元確實有風險,但中國的鑄幣稅和金融收割,也肯定不可能做到美國那麼喪心病狂的程度。
這就從外部限制了美國打冷戰的環境。美蘇冷戰時,在籠絡第三國方面,美國比蘇聯有太多底氣,所以可以「得道多助」把蘇聯孤立封鎖。但如今面對中國,美國的優勢已經大不如前——很多方面甚至還落後於中國。
所以中美關係已逆轉六年,這期間美國拼盡全力組建反華聯盟,到現在為止卻成果非常有限——第三世界國家基本上都擺明了拒絕站隊,就連美系盟友,除了日本、台灣這些政治因素干擾極重,經濟上又直接面臨中國產業升級威脅的經濟體,其他的也都非常勉強——說到底還不是因為你美國給的好處,無法抵消它們從中國手上賺取的收益!只要美國不能解決這個問題,那它發動冷戰就永遠無法獲取足夠的外部支持!而沒有外部支持,光美國自己出血跟中國拼消耗,這最後鹿死誰手,就更不好說了!
總而言之,冷戰不是說打就打的,要打冷戰,必須要各方當面的基礎和準備。美國現在內部再工業化難以到位,外部又無法拿出足夠的利益組建盟軍,再加上美國本身還有很多利益跟中國捆綁,這種情況下,你讓美國怎麼敢輕易的跟中國打冷戰?
美國現在能做的,也就只能是走一步看一步,盡量通過脫鈎,產業轉移,給中國下絆子等,為冷戰創造有利條件。
如果美國走得更快,各種條件逐漸具備,那它確實有可能在有朝一日發動新冷戰。
但如果美國走的速度,慢於中國產業升級,以及中國借助產能輸出和市場培育發展自家主導的經濟秩序的速度,那未來可能就不是美國想不想發動冷戰的問題了,而是美國要想方設法避免中國對自己發動冷戰——因為當中國主導的經濟體系在未來成了世界主流,那一旦新冷戰開打,便成了攻守之勢異也——不是美國來率領世界孤立封鎖中國,而是中國挾大部分國家來封鎖美國!換句話說,美國將在新冷戰中,站到過去蘇聯所處的位置!
如果真到了美國連發動新冷戰都不敢,而必須通過跟中國搞好關係,來融入全球經濟秩序,那所謂的世界和平,也就到來了——而這個歷史階段的世界和平,有一個中國命名——這就是「人類命運共同體」!
而這,就是我們努力的方向!
超長分析
-
這麼長沒重點 根本不會有人要看XDD
-
@snow-japan
這種就是典型的「什麼都講,又什麼都沒講」。
看似分析的很深奧,實際上是把各種東西拼在一起的四不像,
而這種拼裝垃圾的用意,就是只想讓大家看標題跟結尾,然後誤導你不去獨立思考。
更別提這篇垃圾文,同樣出自這位腦殘粉紅熱愛的詭異紅統新聞。
.
-
打那麼多誰他媽看得完.jpg
-
太長拉~ 哥你要簡短一點XD
-
可以把內容重點化不然太長會顯得沒頭沒尾
-
@snow-japan 白癡小粉紅要自慰滾回你家去好嗎
-
-
我還花了5.6分鐘把他看完…
-
@Bing-Bing
這個原PO是個住香港的小粉紅,被共產黨洗腦極深。
他貼的東西除了香港親中媒體的偏頗報導,就是農場文,要不然就是各類斷章取義的剪輯影片。
完全不值得你花時間去看。 -
兩邊都是大國都對全球經濟有很重要的影響力,你說對付就對付嗎?想太多了吧。
再說一邊共產一邊民主,看看中國很多外商台商離開,對中國一定有影響但是又能怎樣,官還是過得爽爽,苦的都是人民,人民敢暴動嗎~哈。美國要是真的強硬搞下去,搞得民不聊生,這人民還不暴動才怪。 -
美國還有人民要顧,沒辦法說對付就真的對付,弄不好會被民意掀翻;
中國倒是可以說對付就對付,因為它的人民全都是拿來燒的柴薪,無民意可言。 -
現在所有人都綁在一起 不好處理吧
-
會寫這種文的人可能還不了解中國在國際的地位是什麼
-
太長了複製讓google小姐念給我聽
-
說話要簡潔有力,太繁瑣沒人想看的
-
時空背景不同之術
-
欸不是欸
打這麼長一篇原因就是沒有好處
而且民族性越來越低落
誰願意去犧牲 -
打太長了沒人看的完